职教资讯 网站首页  >  职教资讯  >  正文

“一带一路”助力职教国际化发展
发布人:     资料来源:     时间:2018-03-27     浏览次数:

    当今时代,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加快和我国“一带一路”倡议的深化,发展职业教育已经成为包括中国在内的世界各国振兴经济、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的战略抉择,这就为职业教育的快速发展带来了巨大机遇和全新挑战。我国职业教育需因势利导、科学发展,对既有教育目标、教育内容、教育方法进行调整和改革,以适应国际交往和发展的需要,努力培养具有国际发展意识、国际交往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高素质、高技能人才,以期为“一带一路”倡议提供强大的智力支撑和人才保障。

“一带一路”带来机遇与挑战

  近年来,《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推进共建“一带一路”教育行动》等一系列重要文件先后出台,首次对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进行整体谋划和全面部署,并明确提出要“大力提升教育对外开放治理水平,完善教育对外开放布局,充分发挥教育在‘一带一路’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国家对职业教育改革和开放的重视程度前所未有,职业教育的国际化迎来了历史性的发展机遇。我国职业教育要加强和相关国家的交流合作,积极引进先进教育模式和理念,输出优质教育资源,探索多样的合作办学模式,实现教育资源国际化的良性循环,进而取得自身跨越式发展。

  目前,中国已成为全球第一大贸易国、第一大出口国,资本、商品和服务与各国的交流互动规模前所未有,特别是“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各国相互融合、共同发展的步伐大大加快,如何为国家经济发展培养和输送具有国际视野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对我国职业教育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虽然近年来我国职业教育在开展国际交流合作方面取得了一些成绩,但还存在许多问题和困难,如国际合作项目增速快,但参与的院校并不广泛;合作办学项目涉及的课程不少,但专业结构失衡;合作办学已尝试,但层次较浅,合作质量有待提高,精品项目不够等等。许多职业院校现有的国际化实践缺乏战略思维和宏观设计,国际化实践的策略水平有待提高。

借力国际化,职业教育实现优化发展

  职业教育国际化是一个涉及面广、发展时间长的过程,需要理清思路、统一目标和优化整合资源,需要有相应的战略规划统领全局。我国的职业教育应主动跟进“一带一路”倡议,从以下方面着手努力优化:

    政府方面:进一步完善相关政策法规,为职教国际化发展提供支持和保障。

  目前我国在教育国际化方面出台的政策法规主要涉及中外合作办学、出国留学、来华留学、境外办学等,但主要着眼于普通本科院校。政府应制定发展战略,明晰职业院校国际化发展思路和发展重点,为出台具有前瞻性、规范性和可持续性的相关法规和政策体系提供保障。

  此外,培养国际通用的职业人才,关键在职业技能的评估标准与资格认证上与国际接轨。从国际上看,欧盟在不改变欧盟各自职业教育体系框架下,通过评估与考核承认各相关专业的各国职业教育证书的等值性,据此制定了适合欧盟各国的“欧洲职业教育通行证”。因此,建立和完善国际职业资格认证制度也是我国职教国际化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政府部门应建立与国际接轨的技能标准和职业资格质量标准,逐步实行评估标准国际化。这样,既可规范劳动力市场,又能使职业教育课程和教学内容的改革有目标可循,同时也可促使职业院校学生适应国际人才质量认证标准,从而获得更好的就业资格而顺利走向国际化。

  院校层面:以国际化为契机,持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办学理念国际化。教育理念的国际化是学校国际化办学的前提。职业院校应以国际化的职教理念为指导,制定院校国际化发展战略和规划,充分利用教育国际化带来的巨大市场潜力和丰富的教育交流资源,加强智力引进和人才交流,通过组织访学游学、联合培养、国际合作办学等多种方式开展国际交流,吸收和借鉴先进教育理念和成功实践经验,促进学校的内涵建设和特色发展。

    管理模式国际化。国际化管理策略是职业院校国际化发展到一定程度的必然选择,而这个国际化的管理模式和策略又不能完全照搬别国的既有做法,而是要根据国情和院校自身实际情况,结合未来发展趋势,探索国际经验的本土化管理模式,并根据经济社会发展趋势不断调整和创新,实现教育管理与国际对接,又保留与国际教育对话的空间。

    师资队伍国际化。要建设国际化院校,首先就要打造一支具有系统化理论知识、实践化技能知识以及国际化教育理念的师资队伍。因此,职业院校应更加注重拓宽师资队伍的国际视野,学习了解国际先进职教经验和教育理念的同时开展广泛多元的交流与合作,以打造出具有国际意识和沟通能力、了解本专业国际发展态势、洞悉国际化人才培养标准、熟练掌握外语的高素质教师队伍。

  课程设置国际化。构建国际化的教学体系和课程,是构建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的核心问题,也是实现培养国际化人才的主要途径。传统的职业教育,强调看得见摸得着的专业技能,而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通识教育,更缺乏对学生思维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和训练。要构建真正意义上的国际化课程体系,职业院校应通过课程内容、课程结构、课程管理、教材建设、外语教学等形式,将通识教育,跨文化的知识、观念与能力,以及思维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等有机结合,把教学重点放在拓展学生的国际视野,增强学生多元文化理解能力和国际竞争意识,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以及沟通与合作能力等方面上。

  推进职业教育的国际化变革,已成为“一带一路”倡议的迫切需要。职业院校应主动跟进“一带一路”倡议,探索多样的国际合作模式,秉承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理念,就能够走出一条适合我国国情和职业教育特点的国际化发展道路。

    (作者:李敏,系中华职业教育社副调研员)

 摘自:《光明日报》( 2018年03月19日 16版)